三种世间 → 三種世間

三种世间 → 三種世間
◆﹝出大智度論﹞ 隔別名世, 間差名間。 謂十界假名、 五陰、 國土三種, 一一差別不同, 故名三種世間。 (十界者, 佛界、 菩薩界、 緣覺界、 聲聞界、 天界、 人界、 阿脩羅界、 餓鬼界、 畜生界、 地獄界也。 五陰即眾生身, 以此身是色受想行識五陰所成故也。 ) 〔一、 假名世間〕(亦名眾生世間。 )假名者, 於十界五陰實法上, 假立名字, 各各不同, 是為假名世間。 (實法者, 謂十界五陰皆實有也。 假立名字者, 謂十界名字, 非實有也。 既有十界五陰實法, 即有十界眾生假名。 且如人界中, 各各有身, 即各各有名字也。 餘界亦然。 ) 〔二、 五陰世間〕(亦名五眾世間。 )五陰者, 色受想行識也。 十界五陰各各差別, 故名五陰世間。 (色即質礙之色, 受即領納諸塵, 想即思想, 行即造作, 識即分別善惡。 以此五者, 陰覆真性, 皆名為陰。 ) 〔三、 國土世間〕, 國土者, 即眾生所依之境界也。 既有能依之身, 即有所依之土。 十界所依, 各各差別, 故名國土世間。 ◆﹝出華嚴經疏﹞ 〔一、 器世間〕, 世界如器, 名器世間。 乃是釋迦如來所化之境, 即三千世界也。 (梵語釋迦, 華言能仁。 三千即小千、 中千、 大千也。 ) 〔二、 眾生世間〕, 謂五陰和合, 眾共而生, 間隔不同, 故名眾生世間, 即釋迦如來所化之機眾也。 (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) 〔三、 智正覺世間〕, 謂如來具大智慧, 永離偏邪, 深能覺了世間、 出世間法, 故名智正覺世間, 即釋迦如來能化之智身也。
* * *
五陰世間、 眾生世間、 國土世間。 五陰世間就是吾人五陰合成的色身; 眾生世間就是吾人身體以外有生命的一切眾生; 國土世間就是吾人身體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